yanhy的学习记录匣 - 学习 探索知识的宝箱,记录成长的脚步。欢迎来访Yanhy的博客站,在这里,每一页都是对知识无尽好奇的见证,每个故事都是学习旅程中的珍贵篇章,一起激发灵感,分享进步 2023-04-18T12:33:00+08:00 Typecho https://yanhy.top/index.php/feed/atom/search/学习/ <![CDATA[随身wifi折腾入门(番外)-- debian优化使用]]> https://yanhy.top/index.php/archives/336/ 2023-04-18T12:33:00+08:00 2023-04-18T12:33:00+08:00 yanhy2000 https://yanhy.top

注意:ipv6部分未完篇,但方法可行,如有建议可评论区留言,后面随缘更新...

本来这篇文章是为了ipv6热点而写的教程,后面发现方法很多但是争议也多,因此干脆作为日常使用及优化的记录篇,在本篇可以看到使用sim卡、切卡、网桥、led控制、更改usb模式等多个玩法,可按需学习使用...

环境与工具

本文使用 酷安@jsbsbxjxh66 大佬的ufi001b-debian超频版1.2Ghz Debian进行修改

使用esim卡环境(如使用实体卡可跳过切esim卡步骤)

使用电脑进行连接(需打开cmd进行adb操作,以及ssh工具)

制作网桥

本节修改内容:
网关:192.168.2.1
选卡:esim
网桥:br0

新建网桥br0

先使用 adb shell 删除全部的连接,如 nmcli c del wifi usb

使用ssh或者adb shell连接后,使用指令新建个网桥,并新建两个从机,为usb与wifi,执行指令:

nmcli c add type bridge ifname br0 con-name br0 ipv4.method manual ipv4.addresses 192.168.2.1/24 ipv4.gateway '' ipv4.dns '223.5.5.5'
nmcli c add type ethernet ifname usb0 con-name usb-share
nmcli c add type bridge-slave ifname usb-share con-name usb-share master br0

修改默认网关

修改 /etc/dnsmasq.conf 最后两行

listen-address=192.168.2.1
dhcp-range=192.168.2.10,192.168.2.254,12h

执行重启 adb reboot ,重启后再次输入 adb shell 进入终端,此时usb是无IPV4分配的,执行指令

systemctl enable dnsmasq.service
systemctl start dnsmasq.service

再次重启后,即可分配到usb的ipv4,可以通过ssh连接

添加wifi网络

通过ssh连接debian后,执行 nmtui ,选择 编辑连接 ,选择网桥br0点进去,手动添加一个wifi连接。

常用修正

接下来的内容按需采取,ipv6部分存在争议,可自行尝试

替换 HT40 驱动(可选)

将驱动文件上传到root目录,执行指令覆盖原驱动即可

mv wcn36xx.ko /lib/modules/5.15.0-handsomekernel+/kernel/drivers/net/wireless/ath/wcn36xx/

替换基带文件

使用sftp连接至debian,将之前全分区备份中的 NON-HLOS.bin 文件使用7z打开或者软碟通打开,将里面的IMAGE拖出来,并通过sftp上传到debina root目录

执行指令,替换 /lib/firmware 内的驱动文件

mv IMAGE/* /lib/firmware/

切换esim卡

sim:sel 为esim卡的位置,如果要切换到sim卡槽,一般为 sim:sel2 ,可以用指令看一下列表内是否有sim:sel2

ls /sys/class/leds/

如果没有 sim:sel2 则默认外置卡槽,可按需切换esim

输入指令 mmcli -m 0 ,如果显示有内容但显示 sim-missing ,此时则为卡槽模式,可插入自己的卡。

切换esim卡可直接修改 /etc/rc.local 文件,使开机自动修改

!/bin/sh -e
echo 255 > /sys/class/leds/sim\:sel/brightness
modprobe -r qcom-q6v5-mss
sleep 1
modprobe qcom-q6v5-mss
sleep 1
systemctl restart rmtfs
sleep 1
systemctl restart ModemManager
exit 

保存后输入 reboot 重启系统,重启后输入 mmcli -m 0 ,如出现 state: connected 即为连接正常。

同时在重启后检查wifi是否以及开启,执行 nmcli 后是否出现modem连接信息,如果出现连接ip等信息即为一切顺利(如下图)。如果前面不顺利,后面设置ipv6转发会出问题。

重启sim卡

如果出现输入 mmcli -m 0 后,显示卡未连接disconnect或者未发现卡,可以使用sim卡重启大法尝试一下。如果多次出现,可以试试看加入到开机启动脚本中 rc.local(自行添加sleep 1延时)

systemctl stop ModemManager
qmicli -d /dev/wwan0qmi0 --uim-sim-power-off=1
qmicli -d /dev/wwan0qmi0 --uim-sim-power-on=1
systemctl start ModemManager

查看emmc芯片寿命

棒子debian系统可通过执行指令查看emmc寿命,数值仅参考,也有部分型号查看为0x00的,为芯片未定义,0x01为最佳寿命,同理数值越大寿命越低,该值仅供参考

cat /sys/class/mmc_host/mmc0/mmc0\:0001/life_time

切换为USB模式

执行指令可断开棒子usb共享,更改为host主机模式,可用于棒子专用拓展坞使用

echo host > /sys/kernel/debug/usb/ci_hdrc.0/role

相反的,也可以切换回网络共享模式

echo gadget > /sys/kernel/debug/usb/ci_hdrc.0/role

快速开启一个wifi

如果棒子无wifi或者误删,可以用这个指令在adb shell内快速创建一个wifi热点,名字为4G-wifi,密码为123456789

nmcli d wifi hotspot ifname wlan0 con-name wifi ssid 4G-wifi band bg channel 11 password 123456789

关闭全部led指示灯

如果觉得led灯太闪(没壳的会显得很亮),可以执行指令关闭led,同时可以放rc.local开机启动自动关闭led灯

echo none > /sys/class/leds/red\:os/trigger
echo none > /sys/class/leds/blue\:wifi/trigger
echo none > /sys/class/leds/green\:internet/trigger

AP启用ipv6共享(待补充)

输入指令启用ipv6转发,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掉线ssh,建议在 adb shell 内执行

echo "net.ipv4.ip_forward = 1" >> /etc/sysctl.conf 
echo "net.ipv6.conf.all.forwarding=1" >> /etc/sysctl.conf 
echo "net.ipv6.conf.all.proxy_ndp=1" >> /etc/sysctl.conf 
echo "net.ipv6.conf.all.accept_ra=2" >> /etc/sysctl.conf 
sysctl -p 
nmcli connection up br0
systemctl restart dnsmasq.service
nmcli connection up usb

安装依赖

apt install radvd ndppd dhcpcd5

编写配置文件

br0为要监听的网络

/etc/radvd.conf.demo
interface br0 {
    AdvSendAdvert on;
    MinRtrAdvInterval 3;
    MaxRtrAdvInterval 10;
    AdvManagedFlag off;
    AdvOtherConfigFlag off;
    prefix REPLACEIPV6 {
        AdvOnLink on;
        AdvAutonomous on;
        AdvRouterAddr off;
    };
};
/etc/ndppd.conf.demo
route-ttl 30000
proxy wlan0 {
    router yes
    timeout 500
    rule REPLACEIPV6  {
        auto
    }
}
/etc/dhcpcd.conf
interface br0
    ipv6
    ipv6rs
    ipv6ra_other_information

启动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radvd
systemctl restart ndppd
systemctl restart dhcpcd

理论上v6部分就结束了,但是试过不同设备有几率并不能分发地址,还存在争议,也可以参考这位大佬的文章开启v6共享:https://zyyme.com/msm8916-wifi.html

本篇暂时完结,不研究debian了,后续随缘更新...

]]>
<![CDATA[Win11 安装WSA (含Magisk/root/GApps) - Local构建方案]]> https://yanhy.top/index.php/archives/281/ 2022-11-20T23:26:00+08:00 2022-11-20T23:26:00+08:00 yanhy2000 https://yanhy.top

终于想升级到win11了,结果是因为眼馋WSLg这个功能,不过既然都到Win11了,顺手也安装一下WSA吧,既然有特性就算不用也得要装(

本篇学习自:https://www.tjsky.net/tutorial/384

前景

由于很晚才升级win11,以至于想用Magisk+GApps的WSA时,却发现Github的项目页面一个醒目的提醒:This repository has been disabled.

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太多人用Github的Action流导致项目被封禁了,看样子云端编译是没辙了。所幸LSposed团队又出了一个项目 MagiskOnWSALocal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项目进行本地编译,只需要有WSL子系统环境或者虚拟机Linux系统都可以编译运行。正好网上也有大佬做了博客,我就根据自己的经验二次整理了一下。


环境配置

系统环境:

  • Win系统版本:Win11 >=22000.x
  • 主板支持UEFI虚拟化(能安装WSA或者WSL就可以)
  • 微软商店:>=22110.1402.6.0
  • 运行内存:>=8G

编译环境:

  • WSL (Ubuntu20Debian10)及更高版本 或 虚拟机Ubuntu等系统


准备工作

  • 卸载现有的WSA并清除数据(可以尝试保留数据,但可能会出问题)
  • Win-设置-应用程序-可选功能--更多Windows功能-打开Hyper-v虚拟机平台 (其他虚拟机组件不影响)
  • 1.png
  • 2.png
  • 安装虚拟机(可网上自行查找教程,推荐Vmware+Ubuntu21+桌面环境+最小化安装+Vmware Tools)
  • 3.png

构建WSA安装包

不想自己构建可以去下面的“安装”章节下载本篇文章构建好的

0、 (可选) 打开Github,前往作者团队的项目MagiskOnWSALocal(https://github.com/LSPosed/MagiskOnWSALocal) 并Star,支持作者团队

1、打开虚拟机,打开终端,输入指令sudo apt update来更新软件源,稍后我们要安装几个软件包(保持网络畅通)

2、切换到Home目录,然后安装Git工具并克隆项目,如果网络不好可能会很慢,耐心等待

cd ~
sudo apt install git -y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SPosed/MagiskOnWSALocal.git

4.png

3、等克隆完毕且没有明显报错(报错可能就是网络不好无法继续克隆)后,切换目录到项目内

cd MagiskOnWSALocal

4、开始运行一键脚本,自动安装与配置环境

sudo ./scripts/run.sh

5.png

5、经过大概20分钟的等待,终端内会显示选项,此时开始自定义安装;如果中途有选择错误,强制退出再重新执行脚本即可

接下来的小标题格式为:菜单选项 | 大致意思 | 推荐选择

5-1、Build Arch | 编译架构 | 默认
用键盘方向键选择X64 (个人电脑一般都是Intel或者AMD,大多数为X64架构,可能也有部分Arm设备,可以自行编译试试看)

6.png

5-2、WSA release type | WSA发行类型 | 默认
一般选择retail,零售版,也解释为稳定版;如果想体验预览版,可选择Beta或者Dev通道的版本

8.png

5-3、Magisk version | 面具版本通道 | 默认
顾名思义是面具的更新通道,一般来说稳定就好,和手机上刷root用的面具玩法一样

7.png

5-4、Install GApps | 安装GApps | 是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网络环境也可以不安装,可以使用第三方安装器安装软件

9.png

5-5、Which GApps do you want to install? | 安装哪种版本的GApps | OpenGApps
推荐使用OpenGapps,体验过就明白了

10.png

5-6(略过)、Variants of gapps | 选择安装什么体积的GApps | 无
此选择目前略过,因为GApps没跟上WSA安卓版本(12)的更新,目前只有Pico量级的能用,默认跳过

5-7、 Remove Amazon Appstore | 移除亚马逊市场 | 否
憨憨亚马逊市场,app真的少,大部分游戏还都是益智游戏,建议选否,不保留

11.png

5-8、Root solution | Root解决方案 | Magisk
嗯,就一个面具,就选它,或者你不想root可以选none,这样就可以构建个无root但有GApps的WSA了

12.png

5-9、Compress output | 压缩构建包 | 是
如果你是老电脑,建议选否,压缩是一件很吃cpu的事情,虚拟机推荐压缩,方便导出文件,咱这边要分享到社区,所以选择压缩

13.png

5-10、Compress format | 压缩格式 | zip
同上述,压缩很吃cpu,7z更吃,tar.xz会好一些,但是在win下需要压缩软件支持,zip适合大众需求,空格选择,回车即确定

14.png

6、选择完成后,即可开始构建WSA安装包(会下载一些软件包,需要保持好的网络环境)

15.png

7、等待十几分钟,即可构建完毕(包体大概八百多MB)

16.png

17.png


安装WSA构建包

此处为第一次安装WSA,如果之前有WSA请先卸载再安装,如果之前也是MagiskOnWSA,需要更新的话看下文,本篇文章构建包分享:https://www.123pan.com/s/Dpq0Vv-ORuHd提取码:CcO3

1、将上一步中构建完成的包(或是本文分享的构建包)解压到D盘/WSA文件夹中,文件夹可自行创建,但解压后不可删除,解压路径即为运行路径,我给解压到了D:/Users/xxxx
(一开始没改名,改名时检测被占用,一看果然这个文件夹是WSA的本体,悲,只能等下次更新的时候找机会换掉)

21.png

(和我上一次构建的版本一样,就是不知道里面小版本有没有改,本文会放出本次构建的共享链接)
(云盘校验没通过无法秒传,看样子里面小版本可能修改过,也可能只是文件属性变了)
18.png

2、进入文件夹,找到run.bat,运行即可(图中为我上一次构建的安装,稍后会讲到更新MagiskOnWSA,那时候再把我自己的包更新了)

19.png

3、等待安装完毕,会自动打开Magisk软件与Play商店,也可能只弹出一个,但是只要能运行即可代表安装完成。我参考的那篇教程里面说,Magisk默认是没开Zygisk,需要手动安装LSposed_Zygisk,但是在本文编写的时候,Zygisk就已经内置进Magisk内了

20.png


更新MagiskOnWSA

首先,请勿在微软商店内更新WSA,并且记得关掉微软商店的自动更新
更新方法:删除上一次git克隆文件夹,重新拉取代码并重新构建,得到压缩完的构建包后,先关闭WSA(用适用于Androidtm的windows子系统设置),再解压替换文件夹,并再次运行run.bat,用户数据会被保留

(确实会保留,我那小米12的Win11WSA还在(doge))
22.png

卸载MagiskOnWSA

此处摘抄原文教程(链接在顶部)

  • 打开开始菜单
  • 点击适用于Android™ 的 windows子系统设置
  • 切换到系统窗口,找到关闭适用于Android™ 的 windows子系统,点击【关闭】按钮
  • 点击重置为默认值的【重置】按钮
  • 关闭这个字窗口,重新打开开始菜单
  • 找到适用于Android™ 的 windows子系统设置在上边右键,选择【卸载】
  • 如果你要备份应用数据,可以备份
    %LOCALAPPDATA%PackagesMicrosoftCorporationII.WindowsSubsystemForAndroid_8wekyb3d8bbweLocalCacheuserdata.vhdx

安装WSAHelper(https://github.com/LSPosed/WSAHelper/releases/tag/v1.0),重新恢复开始菜单里的APP图标。

]]>
<![CDATA[[Linux系统] Fedora体验]]> https://yanhy.top/index.php/archives/133/ 2021-11-17T07:43:00+08:00 2021-11-17T07:43:00+08:00 yanhy2000 https://yanhy.top

经常为了在linux跑编译去安装虚拟机或者wsl,但其都有共同特征,即虚拟环境...为了更稳定的生产力以及学习linux,我找到了Fedora...2021-11-16 23-58-56屏幕截图.png

前言

为搭建个正常的linux环境,我之前曾尝试了debian系的ubuntu、deepin、raspbian(PC版)、kali等,但因为都是同一系列的,总感觉操作有些乏味,于是找上了红帽系的系统,而Fedora正是红帽系广受欢迎的社区发行版系统,因此准备将其安装为第二系统。
这个系统使用体验不错,之前在搞服务器的时候用过centos,曾了解过yum软件包管理器等,但红帽系的系统操作还需学习,正好是个机会,写在博客上记录自己从安装双系统到优化fedora的日常使用。
安装完成后的截图:
2021-11-17 00-03-32 的屏幕截图.png


安装

因为日常开发还是windows系统,因此我选择从win来安装双系统。

下载镜像

官网链接:https://getfedora.org/

因为考虑到可能日用,基本功能要有,所以这边选择工作站workstation版本下载。

2021-11-16 23-57-56屏幕截图.png

在下载镜像的同时,打开分区软件(如diskgunius),为Fedora系统腾出一些空间(推荐60-80GB),将腾出的空间融为一块,且不创建新分区(后续Fedroa安装时会自动分配)(此文在fedroa系统下所写,因此无法提供截图)

安装镜像

下面操作步骤为回忆内容,至于为啥这么熟练,因为第一次分区分小了,重装了N次...

下载完毕后我选择使用u盘来安装(手头刚好有闲置u盘,其他的方法暂时不考虑),使用ultraiso将镜像写入到u盘,随后插入u盘,重启电脑,并按住F12不放(华为荣耀笔记本是F12选择启动设备,其他电脑自行查询),选择USB启动即可。

进入grub选择页后,直接选择默认的第一条进入即可,会进入到体验版系统,并会弹出系统安装引导软件。

选择中文、时区后,第三个选择硬盘需慎重。一般电脑内仅一块硬盘,选择默认硬盘后下方勾选自定义,再点左上角完成,会进入自定义分区页面

进入自定义分区页面后,确保下面显示空余空间为几十个GB而不是只有MB大小,如果是MB,可能分区的时候自动创建分区了,在下面列表找到目标分区后点下面的“-”号即可删除分区,小心不要把其他有重要数据的分区或者win系统分区删除了;如果是正常的几十GB,直接选择上面自动分区即可,无需多余操作,最后返回到主页面就可以开始安装系统了。

启动系统

安装完成后,点击重启后拔出u盘,再次开机会自动引导到linux的grub启动,正常情况下grub启动项前两个分别是正常启动入口和恢复安全紧急模式入口,第三个引导项则是win的启动入口。(在fedora下,引导项无需且严重不推荐手动修改,系统会通过脚本自动找到可启动的linux内核,如果有安装多个版本,可以在系统内卸载旧内核版本,而不应该直接修改grub)

系统默认的grub可以说是非常简陋的了,因此在后面优化操作体验的时候会提到修改启动页面主题部门...


使用

按照我个人的linux使用习惯,一般情况下没有国内优化的系统开箱第一件事就是换源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没有换源总感觉装依赖都特别慢...

换源更新

红帽系系统感觉换源还挺复杂的(之前给centos换源也是头疼了半天),这边就总结一下快捷指令吧,如果有特殊需要请做好备份

sudo sed -e 's|^metalink=|#metalink=|g' \
         -e 's|^#baseurl=http://download.example/pub/fedora/linux|baseurl=https://mirrors.ustc.edu.cn/fedora|g' \
         -i.bak \
         /etc/yum.repos.d/fedora.repo \
         /etc/yum.repos.d/fedora-modular.repo \
         /etc/yum.repos.d/fedora-updates.repo \
         /etc/yum.repos.d/fedora-updates-modular.repo

中科大源帮助文档:https://mirrors.ustc.edu.cn/help/fedora.html

换源后输入sudo dnf makecache即可产生软件包缓存,随后即可yum update(yum、dnf都是软件包管理器)
换源后速度明显提升不少(截图来自fedora系统内置截图软件)(圆角好评
换源后终端.png

在这波更新后,浏览器、文件管理区、应用商店等众多软件都需要重新打开以生效新版本(至少我这个系统版本是这样,而且印象里内核还有个更新

2021-11-17 00-54-03屏幕截图.png

应用商店打开速度也快了起来,软件包也能加载出来

2021-11-17 00-55-38屏幕截图.png

清理缓存、旧内核

一般在大型更新后,我是习惯输入sudo yum clean all来清理更新产生的缓存(原因是因为之前翻目录发现缓存cache目录占用特别大,查了一下发现很多软件包缓存),效果如图:

2021-11-17 01-00-22屏幕截图.png

在较大更新或者应用商店明示你要更新内核时,更新完经常会留下旧内核,这时候就需要手动清理了(也可以不理会,就是开机引导时会有脚本把全部内核启动项给仍到grub,会显得不好看)

查看当前内核版本 uname -r
我这里提示版本为“5.14.10-300.fc35.x86_64”

查看系统内安装的内核相关包 rpm -qa | grep kernel
2021-11-17 01-07-42屏幕截图.png

明显可以看出同一个包(如kernel-core)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再根据上面查到的当前内核版本,可以确定要卸载的包:

kernel-headers-5.14.9-300.fc35.x86_64
kernel-core-5.14.10-300.fc35.x86_64(旧版本需卸载)
kernel-modules-5.14.10-300.fc35.x86_64(旧版本需卸载)
kernel-5.14.10-300.fc35.x86_64(旧版本需卸载)
libreport-plugin-kerneloops-2.15.2-6.fc35.x86_64
abrt-addon-kerneloops-2.14.6-9.fc35.x86_64
kernel-modules-extra-5.14.10-300.fc35.x86_64(旧版本需卸载)
kernel-core-5.14.17-301.fc35.x86_64
kernel-modules-5.14.17-301.fc35.x86_64
kernel-5.14.17-301.fc35.x86_64
kernel-modules-extra-5.14.17-301.fc35.x86_64

接下来,输入 sudo yum remove kernel-5.14.10-300.fc35.x86_64等手动移除这四个旧版本即可(-core可能无法移除,可重启后尝试)

最后输入reboot重启即可


结束

至此,fedora已经安装完毕,且软件包等更新完成,可正常使用。想要了解更多玩法,欢迎继续关注本博客!

]]>
<![CDATA[Termux——安卓终端快速入门]]> https://yanhy.top/index.php/archives/98/ 2021-09-13T19:59:00+08:00 2021-09-13T19:59:00+08:00 yanhy2000 https://yanhy.top

为了学习linux,很多时候都是选择装个虚拟机,或者买个服务器来练习linux操作。除了使用wsl或者虚拟机之外,还有一个更便携的linux终端,那便是安卓上的Termux...

95556-ijn6vp91y9f.png


软件介绍

Termux这个软件,可以说是安卓上的linux虚拟机,又不完全是个虚拟机。据官方文档介绍:

Termux is an Android terminal emulator and Linux environment app that works directly with no rooting or setup required. A minimal base system is installed automatically - additional packages are available using the APT package manager.”
“Termux 是一个Android 终端模拟器和 Linux 环境应用程序,无需 root 或设置即可直接运行。自动安装最小的基本系统 - 使用 APT 包管理器可以使用其他包。”

在安卓系统本身环境下,Termux得到了很好的运行优势,无需额外虚拟化操作即可使用linux操作界面。
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像Debian系一样操作即可,你可以使用pkg安装软件包,也可以更换为apt软件包管理器等等。它可以运行很多Arm及Arm64的项目,比如nodejs、python、java等等。
Termux可以用来运行脚本、编译小型项目、学习linux系统操作而不会轻易影响主系统等。


准备工具

  • 一部安卓手机(性能、配置不限,储存大于4g,有root权限最好)
  • Google Play应用商店
  • 科学上网工具


开始安装

下载termux

首先启用科学上网环境,打开Google Play应用商店搜索Termux(该版本较低,可以去F-Droid或者gothub下载),下载安装,安装后打开(期间保持科学网络环境)
也可以去github下载:https://github.com/termux/termux-app/actions/
找到最新构建的版本,选择对应版本下载

打开后会加载几秒钟,随后会进入初始界面(如下图),此时可以关闭科学上网环境

28934-bjwrxl8f6c5.png

使用前非常重要的一步:给Termux换源,并更新软件包。步骤如下:

  • 在较新版本中,官方提供了图形化界面换源方式,可以快速更换,缺点是源站固定无法修改,日常足够使用
    图形化换源界面如图所示

19495-ig76bq3uk6c.png

在Termux中输入指令 termux-change-repo 并回车,将会进入需要更换的。库列表
一般换源只需要更换主仓库(Main repository)即可,空格可以选择取消选择要更换的仓库,默认主仓库是被选择状态
选择后直接回车,进入选择镜像源列表。使用“↓”移动并用空格选择到BFSU源,然后回车即可更换并触发update。这个是国内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开源软件镜像站,在软件更新、安装时速度会快上不少。
在运行update时可能会报错,因为部分软件包可能未收录原因,但也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有特殊需要或者强迫症等,可以参考下面的手动换源到其他源。

  • 也可以手动修改文件来替换源站
推荐清华源(复制执行):
sed -i 's@^\(deb.*stable main\)$@#\1\n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termux/termux-packages-24 stable main@' $PREFIX/etc/apt/sources.list
sed -i 's@^\(deb.*games stable\)$@#\1\n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termux/game-packages-24 games stable@' $PREFIX/etc/apt/sources.list.d/game.list
sed -i 's@^\(deb.*science stable\)$@#\1\n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termux/science-packages-24 science stable@' $PREFIX/etc/apt/sources.list.d/science.list

清华源手动修改文件:
执行 apt edit-sources
将文件内第二行deb及后面文件删除
粘贴 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termux/termux-packages-24 stable main

中科大源:
sed -i 's@packages.termux.org@mirrors.ustc.edu.cn/termux@' $PREFIX/etc/apt/sources.list

手动更换源后可以输入 pkg up 或者 apt update && apt upgrade来更新软件包,有时候会提示是否安装更新(y/n),推荐选择默认选项,如下图默认选项为N,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自行决定。更新过程较长且耗费较多流量,建议wifi下更新

85912-m8ovvan2jun.png


常用软件安装

到了这一步,Termux本身已经配置完成了,你可以在termux上练习使用linux操作,也可以在上面安装相关环境来部署一些小项目。

如果手机有root,可以执行sudo权限,需要先安装sudo包:pkg install tsu

脚本编程环境软件包:nodejs、python,推荐使用独立配置环境方法,当然如果没有特殊需求也可以直接使用apt install python或者apt install node,执行后输入y即可安装。经测试,从apt安装的版本中,nodejs版本为14.15.4;python版本为3.9.7

也可以在终端里面安装java环境,可以参考我之前博客写的树莓派安装java教程,同为arm架构,安装过程大同小异。

如果喜欢折腾,甚至可以在termux安装xfce4桌面,然后通过配置vnc来远程连接termux的可视化桌面

当然,也可以在termux配置静态博客hexo,一方面可以当做本地服务器,浏览器访问127.0.0.1即可访问自己的网站;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本地折腾好后打包到服务器。

termux可以直接ssh连接到安装linux系统的服务器。连接方式:ssh root@10.111.111.111 其中,root@表示使用root用户连接到服务器。


优化termux使用

termux我个人认为并非是独立的虚拟机,还是基于安卓系统操作。因此如果需要termux与系统进行文件交互,并非是难事,创建个软连接即可。(有root权限的用户还可以直接去根目录找termux内系统的/目录)

首先开启termux访问手机存储的权限termux-setup-storage,然后手机会弹窗是否授权termux访问储存权限,点击确认
软链接相对于文件夹的快捷方式,创建在termux的home目录,便于访问,同时也可以用文件管理器去修改文件夹内容。先用文件管理器在储存主目录创建文件夹为share(可自行修改),然后打开终端,输入ln -s /storage/emulated/0/share share即可在home目录创建share文件夹,指向主目录的share文件夹。
同时,授权了储存访问权限后会在home目录生成 storage 文件夹,可以通过这个文件夹访问到几个基本文件夹,如download等

67603-mnxknrrv8vb.png

在termux启动时会显示welcome to Termux! 欢迎信息,可以手动编辑nano $PREFIX/etc/motd来修改启动信息

可以使用Termux-ohmyzsh来美化终端,安装sh -c "$(curl -fsSL https://github.com/Cabbagec/termux-ohmyzsh/raw/master/install.sh)" 由于github访问速度不定,可能下载较慢
第一次打开脚本时会列出可调整的颜色、字体,可以随意选择一个,后续要更改颜色与字体,可以输入~/.termux/colors.sh修改颜色或者~/.termux/fonts.sh修改字体
41862-a7wn858fanv.png

其他美化脚本推荐:bash <(curl -L gitee.com/mo2/linux/raw/2/2)


示例演示 - 部署本地hexo静态博客

hexo静态博客特点是无需数据库,只需要在本地使用markdown编写文章后使用hexo框架配合精美的模板即可生成美观的博客页面,适合部署到github等代码托管站。如果有需要,我后续将会出个专门博客的教程。例如下图中,我同学搭建的个人博客站
16589-a51ql1u8737.png

30612-d45qidov5kl.png

工具:nodejs软件包、hexo本体、git软件包

安装:

apt install nodejs
apt install git
npm install hexo-cli -g
npm install hexo-deployer-git --save
apt install openssh

接下来初始化hexo:

hexo init blog
cd blog
hexo g
hexo s

当输入完hexo s后,显示如下图,即可证明hexo框架启动成功,此时可以去打开手机浏览器,输入localhost:4000即可访问自己搭建的第一个网站——hexo博客初始页(如果发现后台很多报错,一方面可能是缺失模块,另一方面可能因为arm架构的设备不能完美支持,只能在本地搭建提供测试等)
90520-hhfibhbnu8e.png

38910-shzn2vh8ne.png

如果需要关闭博客,键入Ctrl+c即可停止


示例演示 - 安装VNC远程控制

vnc用于linux的远程桌面控制比较多。这里简单讲述一下如何对termux进行vnc控制

工具:x11-repo、tigervnc、xfce桌面

安装:

apt install x11-repo
apt install tigervnc
apt install xfce
vncserver

输入完vncserver后会提示设置密码,然后确认密码,接着会提问是否要设置只读的密码(其他功能用),一般选择N即可

引入vnc全局变量:export DISPLAY=":1"
先退出vnc进程:vncserver -kill :1
修改配置文件nano .vnc/xstartup在最后一行加入startxfce4,添加后先ctrl+o保存,在回车确认,在ctrl+x退出编辑

启动vnc指令:vncserver
结束vnc指令:vncserver -kill :1

手机下载一个VNCviewer,添加新连接,ip为localhost:5901,名字随意,点击连接即可(如果报警告可以直接无视,继续连接即可)
连接过程会提示输入密码,密码为刚刚设置的vnc密码,连接成功后如下图
52380-zsnwm92wy3k.png

如果想要每次启动终端自动启动vnc的话,可以输入nano ~/.bashrc,在最后一行添加vncserver即可

vnc可能会中文显示异常等等,需要手动下载字体之类的,本文不再拓展太多


示例演示 - 安装宝塔面板模拟建站(仅root的手机)

宝塔面板,这个让网站运营人员耳熟能详的网站管理面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易管理,还可以一键部署环境,很多人都使用这个管理网站...在termux中安装宝塔面板,性能较低,仅供参考与学习,不适用于正式生存环境
21252-k61ibrth4qr.png

工具:wget软件包,tsu指令软件包,宝塔安装脚本,浏览器,较长时间

执行指令
apt install wget
apt install tsu
wget -O install.sh http://download.bt.cn/install/install-ubuntu_6.0.sh && sudo bash install.sh
如果手机已经root并授权,将会一路执行;如果没有root或者未授权,会显示“are you rooted?”
安装过程较长,由于我手机没有root,所以分享一下在树莓派安装的经验:
执行第三个长指令后,会快速加载安装环境,需要手动输入y才能继续安装。之后要等待很久,安装完会在最后几行显示http://127.0.0.1:8888/xxxx ,其中xxx显示宝塔面板的安全入口,需要把整条网站复制到浏览器才能进入面板;同时会在网址下方显示默认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用这个登陆到管理面板
宝塔面板会保持每次打开终端自启动,如果需要更改入口限制开关、账号密码等,可以输入sudo bt(每次只能更改一个东西,再修改需要重新输入指令),然后如下图所示:
60151-mdj9s4u0awf.png

一般我个人喜好输入11关闭入口限制,输入8更改默认端口,输入5更改密码,输入6更改用户名,其他保持默认

第一次登陆宝塔网页,会提示要安装环境。推荐使用LNMP环境(L:linux;N:Nginx;M:mysql/MariaDB;P:PHP),也是大部分网站框架常用环境。如果是在正常服务器安装,推荐使用编译安装,但如果在termux内,使用快速安装即可,编译安装会占用大量系统性能、资源,而且termux安装的宝塔并不适合投入正常使用环境中。至于安装版本,一切默认即可,反正后面也可以手动更换版本,而且termux也用不到太多。

Termux安装Ubuntu

在安卓终端里面体验一把真正的Ubuntu系统!(sudo仍需要root权限)

工具:proot-distro软件包(管理子系统)

安装:

apt update
apt install proot-distro 

安装完后输入proot-distro list可以查看这个软件包支持安装的系统列表
67375-6cyd4z3wk2g.png

这里我们安装Ubuntu系统,可以自行选择更改系统,指令如下:
proot-distro install ubuntu
等显示出Now run xxxxxxx时便为安装成功,安装时间很短,因为都是同一个内核,无需重新下载完整版Ubuntu(也可以多次下载不同的系统,每次下载或者启动只需要输入列表中系统名称即可)

启动Ubuntu时,只需要输入proot-distro login ubuntu即可启动(如果下载多系统,也可以把Ubuntu替换成其他名字来启动)
在Ubuntu内输入exit即可退回默认操作系统

每次启动系统都需要很长一段指令,因此这里提供一种简化指令方法:
在home目录指令nano ubuntu.sh,然后在里面输入proot-distro login ubuntu,接着ctrl+o保存,ctrl+x退出编辑,再修改文件读写权限chmod -R 777 ./ubuntu.sh,之后就可以通过执行脚本./ubuntu.sh快速进入了!

本文到此结束,感谢支持!

部分插图内容来自我同学的个人博客:https://jmzdd-jjly.website/ 欢迎大家前往访问!

]]>
<![CDATA[联想小新pad通过9008刷国际版\国行系统]]> https://yanhy.top/index.php/archives/76/ 2021-08-15T07:37:00+08:00 2021-08-15T07:37:00+08:00 yanhy2000 https://yanhy.top 之前6月份入手了一个小新pad普通版,骁龙662的性能,6+128内存组合够日常使用了,但是由于没有买书写笔,只能当做个大屏手机用,也正好拿来先折腾一番...

主观体验

作为一个11.5寸的大屏幕设备,快要和我电脑屏幕差不多大了,刚开始我重度使用这个pad刷视频、刷酷安等,后面也是使用spacedesk软件来进行电脑屏幕拓展。
在我看来这个设备的主要优势就是屏幕大,用起来观感很爽,其他感知性不强。小新pad的国行系统并没有和其他平板ui一样有很好的平板体验,和大屏手机的ui相差无几,且生态并不好,QQHD版经常未响应卡顿等。
后来将其刷到了国际版,自带谷歌全家桶,基本上是没有对ui深入定制,当大屏手机用还是挺舒服的。直到后面我打算买支笔拿来办公用,才想着把这玩意刷会国行,可能对办公等支持更好一点。


平板参数

  • CPU:高通 骁龙662(2.0Ghz A734+1.8Ghz A534)
  • 内存组合:6GB+128GB
  • GPU:Adreno 610
  • 屏幕:LCD 2000x1200 60fps
  • 特色功能:2D人脸识别,ZUI学习模式,Lenovo One智能互联,IP52防水防尘 ,四立体声扬声器
  • 电池:7700mah 20w快充
  • 网络:支持802.11ac无线协议wifi 蓝牙5.0

准备材料

如以下资料文件丢失,可在本人发布的帖子下(如酷安)或者本博客内留言,会及时处理

由于资料过久,网盘曾经清理过,因此下面部分链接失效,补一下nas里面备份过的文件: https://pan.baidu.com/s/1VCXuR_9HN0Cosk-e-5tI1Q?pwd=x48x 提取码: x48x
暂时只补档镜像包相关,其他刷机工具是通用的,可以网上搜索其他工具或者看博客内其他刷机文章,工具可以直接拿来用(毕竟都是高通那些事)

由于本文章是教刷回国行版,所以主要提供国行版刷机包
12.5.057(安卓1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qOjLNQTxtm_Gn_PhaxHUA 提取码:x88j (此版本系统包只能通过下面刷入安卓10后去系统更新app手动升级上去,无法9008)

12.0.341(安卓1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u_eCOLC3BIhEcaWe77LkQ 提取码:942r (本教程所用版本,可以9008刷入)

高通usb驱动: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oanVfv19NoIBaPQJcvTVQ 提取码:5v2o
QPST工具: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P1Jm_Eld5OYoHUzqslflA 提取码:h0zc

国际版包也给一个吧,刷入方法相同
安卓10: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3cHhYzZzcxORn_sXxCvPA 提取码: r83r(可以9008刷入,方式同本教程)

其他资源:

USB3.0数据线一条
win10电脑(其他系统未测试)
小新pad(电量充足、备份完成)


步骤

下载好工具、驱动、系统包后,接入数据线到电脑准备开始刷机。

1、解压QUD.WIN.1.1 Installer-10037.3后打开setup.exe开始安装驱动,安装过程全部默认即可
76270-f7ducko85om.png

2、解压qpst.win.2.7_installer_00488.1后,打开文件夹内的QPST.2.7.488.1.exe安装器,安装完后可以在开始菜单内找到QFIL应用程序,这是QPST高通9008刷机工具(此工具仅英文版且不要误操作,小心变砖)
87167-gklr2f6udhv.png

63377-mpkzqq6war.png

3、解压系统包TB-J606F_CN_WIFI_USER_Q00016.0_Q_ZUI_12.0.341_ST_201102_qpst(安卓10)

12814-lmztcxxljk.png

4、解压后将平板关机,电脑打开设备管理器,然后展开 端口 分支(如果没有先不展开),插上usb数据线后按住音量+键,直到看到Qualcomm HS-USB QDLoader 9008的设备出现为止

52405-7d5jxqypoee.png

5、回到QPST软件,打开后如下图,先点击顶栏的Configuration,再点击FireHose Configuration

70742-xqi3wp2p8im.png

6、修改,确保和下图红框一模一样(其他地方不需要修改也不要乱改),修改完点击 OK
变砖警告:注意,一定不能选择 Erase All Before Download!否则你平板的主板底层可能会被清空,导致变砖,只能走售后换主板!无法救砖!

32940-869p0ieqbgt.png

7、回到软件主页面,Select Build Type 选项修改为 Meta Build
再点击Select Meta Build 选项里面靠右侧的Load Context...按钮

03918-zl2llhh5pus.png

8、路径选择正确后会显示下图的文件,选中点击打开即可,同时主界面会变成下图二

64595-41qykuekoff.png

07780-6v49h1z09qf.png

9、最后点击右上角的 Select Port 选择端口(如果电脑只连接了pad,应该会只有一个端口显示,端口号无需相同)

82472-occ3dgrq6r.png

10、最后确认一遍信息,参考下图(除了端口号、路径不一样,其他应该一样)

96989-t9mqbd9n87.png

11、点击右侧Download Content即可下载固件到pad中(时间较长,如果看到进度条不动了,不是卡住,这软件的进度条就是这样,慢慢等就好)看到 finish Download就是下载成功,平板会自动重启开机

46996-co3nygafk56.png

开机完成

13154-a4d1gwdsg9.png

**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国际版(安卓10),或者其他系统版本,需要支持qpst刷入(如果支持一般文件名后缀会标识)
如果想升级到最新版本系统,可以手动下载安装包或者手动更新版本**


文章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