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触NAS概念到开始DIY一个自己的NAS,再到稳定日常使用且从生活中“隐身”,我经历了三年。
本文没有啥逻辑,就是看到出正式版系统了,感慨一下我这几年经历,可以说想到哪写到哪,不用太较真
在一开始,NAS对我来说就是个不需要跟着自己到处跑、随时随地可以访问文件的物理硬件机,它不同于网盘,不仅管理权完全私有、文件完全私有,而且还可以拓展出很多玩法,对于当年还是学生时代预算不足的我来说,买个小小云服务器或者开个网盘会员,远没有属于自己的设备性价比高。因此,当年的我入手了第一个硬件设备:树莓派。
通过USB外接硬盘盒,在里面写好自动化脚本,连接上网线或者无线网,就成为了我第一个NAS。得益于当年校园网策略较为宽松,我可以在全校各种地方无缝通过校园网连接到NAS,刚好覆盖我的活动范围内。但是很快,由于ARM架构的限制、开发板较少的拓展以及低功耗芯片羸弱的性能,快毕业时的我看上了当年低端DIY NAS的“热门U”:J1900 。
还得是X86,虽然工控机小主板可拓展也不多,但是玩法就很多了。装上了黑群系统,虽然感觉系统用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跟着教程慢慢学习,一点一点配置下来还是方便很多。从存储方面来说,我通过内部两个sata接口,加上当年的二手硬盘组了raid0、1,体验了各种阵列玩法;通过mpcie通道拓展了更多sata,硬盘叠叠乐使我体验到大容量存储的乐趣;得益于可插拔内存设计,我换上了更大的内存条,可以运行更多程序,还能开一些简单的游戏服务器和舍友一起联机,存档也不怕丢失直接备份到存储阵列中,还能随时回档;这颗cpu功耗不算特别高,因此也不需要功率特别大的风扇,仅放在宿舍一角平时甚至都察觉不到。
毕业后,我就进入了一日复一日的工作,时间一久,工作对我来说就开始枯燥且繁琐。但这样的麻木并没有打消我想DIY一台“正经”的NAS的念头,我开始渐渐攒一些积蓄。
在23年的那个夏天,我开始翻阅各大UP的视频,参考各种社区的玩法攻略。当时的我没有多少装机经验,我甚至不确定我组一台设备需要哪些东西,因此为了不踩坑,我开始尝试抄作业。
我最开始选的,是机箱。在当时我的观点里,一个好的机箱能让NAS这样一台死板的设备变的有活力,让人感受到它是“稳定”、“好用”的。因此,我第一眼就看重了这个UP设计的DIY机箱:马里奥问好机箱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1350662708.png)
确定了机箱,我就开始跟着机箱的设计选配件。好在这个机箱在某二手市场已经有人做整套打印+配件+背板方案了,我直接拍下,成功解决了机箱的问题。
然而这只是开始,选主板和电源才是折腾。
当年的我没有什么“ITX MATX”等概念,电源也只知道标准ATX电源,而这个机箱要求FLUX小号电源(虽然我到现在也没太明白哈哈哈)。我找啊找,发现这类电源和主板都好贵:便宜且合适的主板,支持的u太老,而且sata太少,甚至有的不带M2硬盘位等等;电源基本到1块钱1W的价格,想买大一点的电源价格直接起飞。为避嫌就不聊具体厂商了,最终主板是买了一个“为NAS定制”型的ITX主板,原生支持6x sata和2x M2硬盘位,还带有2.5G网口,但是价格也贵了不少。电源则选购了250W功率,在不接显卡情况下6个硬盘同时启动也足够使用了。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1363762220.png)
那段时间选配件时没少做功课,好在功课做的好,没遇到什么难题。CPU选用了当年NAS圈还比较火的i3-8100T,看上一个“低功耗 核显解码 性能好”。当年玩NAS时,考虑到这个是7x24小时运作,还担心过很久的功耗问题。第一次装机,完美点亮。当时还在玩黑群系统,反手装好系统,塞进去唯一一块新买的4TB硬盘。从那时开始,我的“正经”NAS之旅开始了。
结果不出意外,还是踩坑了哈哈哈
但这是不是坑呢
坑来的很快。没过几个月我就发现一件事:这个机箱散热效率疑似有点低了。
虽然以现在成熟的眼光看来,只需要做好风道,散热就不会太差。但对于刚开始玩nas的我来说,或许因为社区功课做的太多,又担心功耗大电费吃不消,又担心散热跟不上容易损坏硬盘,况且当时我又要一直运行一些高负载的程序,那段时间,关于NAS的精神内耗可以说到了极致,整天在社区看别人的方案,然后越看越觉得自己的nas有缺陷,于是开始想办法,换!
NAS机箱都挺贵,合适一点的都是四盘位(当年还有存储焦虑,虽然没几个盘但是非要上六盘位)。最后在某二手市场发现了一类机箱,貌似非常符合需求,那就是蜗牛星际。当时我想,既然都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使用了,做nas岂不是更合适(?
挑选半天好不容易淘回来一个六盘位的机箱,但是表面已经是战损了,于是又在网上买贴纸。经过一番折腾,表面也是好看了一些了。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2726847265.png)
将主板等硬件迁移进去,成功点亮。感受了一下风力,这下满意了。于是,在后面一段时间内,这个就是我NAS的新形态。
人果然不能闲下来啊(~
在用了好一段时间的黑群系统后,又开始闲不住折腾了。
发现在黑群下用虚拟机好像有点卡,社区说是这个系统的虚拟机做的不好,性能较差。追求拓展和各种玩法的我当然不甘心,好歹也是个酷睿的CPU,性能浪费着不用白不用,于是我又开始搞起了PVE系统。
既然都搞PVE了,那不上点其他的NAS系统玩玩(?于是又开始折腾,为此还特意把硬盘文件都腾出来,开始一周换一次的尝鲜玩法。
当然,最终还是回到了黑群,毕竟这是大多数人验证过的非常稳定的且热门的系统了,试过TrueNAS、UNRaid等各种系统,还是黑群这样“桌面化”的系统让我感觉更方便(应该是用win桌面习惯了导致的,但桌面化确实更容易上手)。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越看这个机箱越不顺眼,可能因为这货太大了(?
在一段时间后,由于感觉前面那个蜗牛机箱过于笨重,于是再次入手一个新的“蜗牛机箱”!
这次小巧了很多,而且硬盘仓设计的不错,虽然感觉可能缺了前盖,但是没有前盖也挺好看,就是容易风道进孔吃灰。
(过于久远找不到合适图了)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1567365838.png)
这个机箱当然也有缺点,它的IO背板是定制主板才兼容的,正常ITX主板放进去无法兼容它的开孔,导致有一部分USB是查不了的;另外它的机箱风扇是通过前面板的小控制板来控制转速的,开机时会转速拉满,而正常情况下因为系统没有对应驱动获取不到温度,只能获取外面温度,因此转速很慢。但是不影响整体散热,并且随着工作越来越忙,也就没多少折腾nas的心思了。
在前段时间,我曾经想去提取固件反汇编看看逻辑(好歹也是干嵌入式的哈哈哈),但是工作时不时出差很忙,也就没了多少精力。这个机箱是我用的最久的一个。它散热做到还不错,哪怕风扇转速慢,硬盘温度也能基本压下来。
时间来到24年,我搬到了杭州。机缘巧合下开通的宽带自带公网,我才开始想起来我的NAS。重新收拾了一下机器,清了灰整理了数据,再把系统重装一下,接下来用nas的频率才开始高起来。(此时我的系统仍然是PVE,至于为什么,因为我经常在玩黑群时不知道动了什么就导致系统重启后不开机或者没有IP了,后面我干脆以PVE为底层,崩了就重装,都快习惯了hh)
很巧的是,在去年七八月份,我刚加几块硬盘,准备放弃黑群系统再试试看其他家系统时,飞牛系统出现了。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504332713.png)
当然不否认第一次看到飞牛系统界面宣传时,我还以为又是什么小众工作室搞了一个魔改的系统,毕竟之前有CaasOS、nextcloud等宣传时,我以为是个系统,然后用了才发现它只是一个程序实现,并非真正独立的系统。
不过仔细了解过后,才发现这个团队与这个系统并不简单。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1487034958.png)
反正我NAS处于随时崩溃状态,不如清理一下,直接裸机安装飞牛系统~
使用了一段时间,给我的感受真的很不错。当时它确实有不少小问题,但我感觉这个团队是真有实力的。每周更新不仅能增加新功能还修复不少小问题,无论团队大小如何,这效率是真有在做事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也好好把玩了这套系统,还曾提交过一整个文档的反馈信息,当时真心希望这个团队能做的更好。
虽然现在看来当时有点小题大做了哈哈哈,不过当时确实很激动啊,这个系统真的很符合我各种需求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72111491.png)
于是我就用上了飞牛系统,一用就是一年多。得益于飞牛系统基于debian的开放性,不仅可以在系统内用官方的一些工具,也可以部署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到了24年底,我也将自己的系统进行了一波配置升级,CPU也换成了I5-9600,不带T。
那时的我,已经开始渐渐把NAS当正经办公工具来用了。备份做好本地一备云端一加密备,在公网的加持下,异地办公远程开office(自行安装的)、虚拟机桌面等工作环境非常方便,甚至在这期间,这个系统基本没有崩溃出错过。
最让我感到舒服的一点是,这个团队愿意给飞牛用户出免费的“内网穿透”,尤其是近期还能穿透其他程序,包括docker应用。虽然带宽低,但它保证了基础连接,不失联。和自己配置的内网穿透不同,我感受到这个FN Connect是可以作为我连接的基础保障。哪怕我frp服务掉了、docker里面的tailscale崩了或者失联了,我还可以通过fnc连接到nas进行修复与控制。
写了很多,其实一开始我单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nas来着,而且可能里面也有些地方逻辑不通等,大家就当小故事图一乐,这只是我摸索的经历,一些“系统不稳定”等也是我自己问题,爱折腾是这样的hhh
哦对了,在前几个月,我nas的机箱又换了!
 ](https://yanhy.top/usr/uploads/2025/11/2486461609.png)
我放弃使用那些蜗牛机箱,在网上淘了一个NAS 6盘款式的机箱,体积比较大,但是已经无大碍了,它散热非常好,甚至给CPU上了单塔散热器,硬盘空间也很足。
现在生活也稳定下来了,NAS成为我办公中的一部分,在平时甚至会忽略到这个机器的存在。另外通过2.5G内网传输,我可以将我主力电脑的很多资料、文件甚至一些软件游戏都可以放到NAS上了,越来越方便喽~
]]>https://github.com/xxxuuu/fnos-qb-proxy
项目原介绍
What is it?
fnOS 中自带了一个下载器(基于 qBittorrent 和 Aria2),但默认关闭了 WebUI,且采用动态密码。这使得我们无法在外部连接 fnOS 中的 qBittorrent(e.g. 接入 MoviePilot 或 NasTools 等)
该项目是一个简单的代理,能绕过这些限制,提供在外部访问 fnOS 的 qBittorrent 的能力同时不影响 fnOS 自身的下载器运行
如果按项目作者所介绍使用docker,正常方式如下:
先准备好相关文件:
yanhy2000@fnnas:~$ ls /vol1/1000/ssd/docker/docker-compose/fnos-qb-proxy
docker-compose.yml Dockerfile.txt fnos-qb-proxy_linux-amd64docker-compose.yml
services:
fnos-qbit-proxy:
build:
context: .
dockerfile: Dockerfile.txt
container_name: fnOS-qBit-Proxy
pid: "host"
network_mode: "bridge"
environment:
- PASSWORD=fnosnb
ports:
- "7111:8086"
volumes:
- /home/yanhy2000/qbt.sock:/app/qbt.sockDockerfile.txt
FROM alpine:latest
ENV LANG=C.UTF-8 \
UDS="/app/qbt.sock" \
PORT=8086 \
PASSWORD="fnosnb"
WORKDIR /app
COPY fnos-qb-proxy_linux-amd64 /usr/local/bin/fnos-qb-proxy
RUN chmod +x /usr/local/bin/fnos-qb-proxy && \
echo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lpine/latest-stable/main" > /etc/apk/repositories && \
echo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lpine/latest-stable/community" >> /etc/apk/repositories && \
apk add --no-cache bash
CMD ["sh", "-c", "fnos-qb-proxy --uds $UDS --password $PASSWORD --port $PORT"]当系统更新重启后,哪怕将docker启动设置在dlcenter.service之后,也大概率因为qBittorrent服务未完全启动导致容器反复启动失败,只有等待服务启动后,重新构建compose启动才能恢复,不能实现完全自动。
Docker容器启动时,如果映射的Socket文件不存在,Docker可能会自动将其创建一个为目录而非文件,导致后续挂载错误。且容器的重启策略有时不如Systemd的依赖检查灵活,容易在系统启动初期因资源未就绪而进入死循环或报错停止。
将fnos-qb-proxy_linux-amd64下载到本地,并移动至/usr/bin/fnos-qb-proxy
sudo cp fnos-qb-proxy_linux-amd64 /usr/bin/fnos-qb-proxy
sudo chmod +x /usr/bin/fnos-qb-proxy创建systemd服务配置文件
sudo nano /etc/systemd/system/fnos-qb-proxy.service填充以下脚本(将用户名改成你自己的),并保存
[Unit]
Description=fnos qb proxy service
#在下载服务启动后启动
After=network.target dlcenter.service
#跟随dlcenter服务运行
Requires=dlcenter.service
[Service]
Type=simple
User=root
#脚本逻辑部分
#隔2秒检查一次qbt.sock文件是否存在且必须是Socket文件(防止被识别为文件夹,如果之前使用过docker可能会残留这个问题)
ExecStartPre=/bin/bash -c 'until [ -S "/home/用户名/qbt.sock" ]; do echo "Waiting for qbt.sock..."; sleep 2; done'
#自定义密码与端口
ExecStart=/usr/bin/fnos-qb-proxy --uds "/home/用户名/qbt.sock" --password fnosnb --port 7111
#如出错5s自动重启服务
Restart=on-failure
RestartSec=5s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重载服务,运行服务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udo systemctl enable --now fnos-qb-proxy查看日志,看看是否运行成功
sudo journalctl -u fnos-qb-proxy -f如果出现类似于下文的日志则认为是运行成功
Nov 19 17:07:43 fnnas bash[1965]: Waiting for qbt.sock...
Nov 19 17:07:45 fnnas systemd[1]: Started fnos-qb-proxy.service - fnos qb proxy service.
Nov 19 17:07:45 fnnas fnqb-proxy[5675]: proxy running on port 7111欢迎使用 QuizzerBot!这是一个给服务器增加趣味答题活动的插件。支持Paper/Bukkit/Spigot等服务端核心。当前稳定支持API版本1.21.6及以上(已通过1.21.6-1.21.8版本测试,低于1.21.6尚未测试,但由于低版本不支持对话框API因此可能会出问题)。
本文档会尽量覆盖所有功能进行介绍,并区分新旧版本。当前文档对应版本:1.2.0
QuizzerBot 核心就是“答题”。它提供了两种完全独立的答题模式:
经典聊天答题 (所有版本均可使用)
图形界面答题 (1.2.0+ 新增, 需 MC 1.21.6+)
插件安装后会自动生成:
config.yml配置文件quizzerBook.db H2格式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存储:
警告:请勿手动删除数据库文件,否则将导致数据丢失
1.2.0+ 版本 (最新):
1.1.x 版本:
plugins目录正常启动时会显示如下日志信息(具体内容可能因版本不同略有差异):
[11:15:17 INFO]: [QuizzerBot] 数据库初始化完成
[11:15:17 INFO]: [QuizzerBot] 配置项:最低玩家限制: 1
[11:15:17 INFO]: [QuizzerBot] 配置项:答题时间: 20
[11:15:17 INFO]: [QuizzerBot] 答题系统已成功启动插件第一次运行时,会自动在 plugins/QuizzerBot/ 目录下生成 config.yml 配置文件和 quizzerBook.db 数据库文件。1.2.0版本为了读写 .db 数据库,插件会自动从网上下载 H2 数据库驱动,下载速度取决于服务端所在服务器网络情况。
插件会根据 config.yml 里的 trigger_interval_sec: [最小值, 最大值] 配置,在这个时间范围内随机挑一个秒数,倒计时触发答题。(如果把最小值和最大值设成一样的,就是固定时间触发)。
触发时,会检查当前在线人数是否满足 min_players 的最低要求。
条件满足后,题目和选项会发到公屏。
玩家有 answer_reveal_delay_sec 秒的时间来作答(比如配置 60 秒)。
玩家可以通过直接点击聊天框里的选项或使用 /quiz ans <答案> 来提交。
时间一到,插件停止接收答案并开始结算。
插件会看 player_QuickAnswer_limit (抢答名额) 和 player_reward_limit (奖励名额) 这两个配置。
“抢答成功”: 最先答对的前 player_QuickAnswer_limit 名玩家,会被标记为“抢答成功”。
“获得奖励”: 插件会从“抢答成功”的玩家里,按先后顺序发奖励,最多发 player_reward_limit 份。
特殊情况: 如果抢答名额内的玩家答错了,奖励会顺延给后面答对的玩家 (哪怕他不是抢答玩家),直到发满 player_reward_limit 份奖励为止。
独立题库: 它使用一个叫 extra_questions 的独立题库,管理指令是 /quiz extra ...。
独立统计: 它的排行榜、玩家数据也是独立计算的。
玩法: 玩家输入 /quiz dialog 打开菜单,就可以自己选择题库(如果你未来做了分类)或开始答题。
应用场景: 非常适合做服主定制的内容,比如英语四六级单词(就像你开发的初衷!)、服务器趣味知识问答等。
为了方便服主编辑大量题目,1.2.0 版增加了 CSV 导入导出功能。
数据表列表(区分大小写):QuizzerBook extraQuizBook PlayerStats PlayerExtraStats
导出: /quiz database export <表名>
例如: /quiz database export QuizzerBook (导出自动答题的题库)
例如: /quiz database export PlayerExtraStats (导出附加题库)
导出的 .csv 文件会放在 plugins/QuizzerBot/ 目录下,并与数据表名同名,如“QuizzerBook.csv”
导入: /quiz database import <表名>
导入前需要保证要导入的表格文件名和数据表名一模一样(区分大小写),并放在plugins/QuizzerBot/目录中。
危险操作警告:
导入时,插件会先清空数据库里原有的整张表,然后再把你 .csv 文件里的内容全部写进去!
这意味着任何在游戏里用指令添加的题目都会被覆盖!
操作前建议先备份 quizzerBook.db 文件!
触发机制:
题目展示:
[11:31:02 INFO]: [答题Bot] 答题时间到~
===========问题编号: 1================
工作台需要几个木板合成?
A: 2 B: 4 C: 5 D: 7
=======================================
[11:31:02 INFO]: 答案在10秒后揭晓,【点击选项】即可答题作答方式:
/quiz ans <选项>抢答机制:
抢答成功后全服公告:
[11:32:37 INFO]: [答题Bot] yanhy2000 抢答成功![1/3]结果公布:
[11:32:41 INFO]: [答题Bot] 答案揭晓: 【B】!
抢答正确: 1人, 普通回答正确: 0人, 共发放奖励: 1人quiz:
# 配置文件版本,不要动
conf_version: 1
# (旧版配置,1.2.0+ 已移除语言文件,默认为 zh_CN)
# language: zh
# 触发聊天答题的最低在线玩家数
min_players: 1
# 答题触发间隔时间(秒),[最小值, 最大值]
# 在这个范围内随机一个时间点触发
trigger_interval_sec: [60, 120]
# 聊天答题开始后,玩家有多长时间作答(秒)
answer_reveal_delay_sec: 60
# 答对后给的奖励指令,%player% 会被替换成玩家名
reward_commands:
- 'say %player% 在答题中获胜!'
- 'give %player% diamond 1'
# 每人每天最多从聊天答题中获取多少次奖励
daily_reward_limit: 5
# 每轮聊天答题,最多发多少份奖励
player_reward_limit: 3
# 每轮聊天答题,前多少个回答的玩家算作“抢答”
# (答错了也算抢答名额)
player_QuickAnswer_limit: 3| 字段 | 类型 | 说明 |
|---|---|---|
| id | INTEGER | 自增主键 |
| quiz | TEXT | 题目内容(必填) |
| optA-optD | TEXT | 选项内容(可空) |
| answer | TEXT | 正确答案(A/B/C/D) |
| isEnable | BOOLEAN | 是否启用(默认TRUE) |
| showCount | INTEGER | 题目出现次数统计 |
| 字段 | 类型 | 说明 |
|---|---|---|
| uuid | TEXT | 玩家唯一标识 |
| username | TEXT | 玩家名 |
| total_attempts | INTEGER | 总答题次数 |
| correct_answers | INTEGER | 答对次数 |
| quick_answers | INTEGER | 抢答成功次数 |
| daily_rewards | INTEGER | 当日获得奖励数 |
| last_played_date | TEXT | 最后参与日期(YYYY-MM-DD) |
| 字段 | 类型 | 说明 |
|---|---|---|
| id | INTEGER | 自增主键 |
| type | TEXT | 题目类型(必填) |
| quiz | TEXT | 题目内容(必填) |
| optA-optD | TEXT | 选项内容(可空) |
| answer | TEXT | 正确答案(A/B/C/D) |
| isEnable | BOOLEAN | 是否启用(默认TRUE) |
| showCount | INTEGER | 题目出现次数统计 |
| 字段 | 类型 | 说明 |
|---|---|---|
| uuid | TEXT | 玩家唯一标识 |
| username | TEXT | 玩家名 |
| total_attempts | INTEGER | 总答题次数 |
| correct_answers | INTEGER | 答对次数 |
| last_played_date | TEXT | 最后参与日期(YYYY-MM-DD) |
权限:标有 (管理员) 的指令需要 OP 权限。
6.1 玩家命令
| 命令 | 说明 |
|---|---|
| /quiz ans <答案> | 提交“聊天答题”的答案 (A/B/C/D) |
| /quiz me | 查看你自己的答题统计 (聊天答题) |
| /quiz query <玩家> | 查看其他玩家的统计 (聊天答题) |
| /quiz top [类别] | 查看聊天答题的排行榜 (类别: total, correct, quick, rewards) |
| /quiz dialog | (1.2.0+) 打开“图形界面答题”菜单 |
6.2 管理员命令 (通用)
| 命令 | 说明 |
|---|---|
| /quiz reload | (管理员) 重载 config.yml 配置文件 |
| /quiz reset <玩家> | (管理员) 重置指定玩家的所有答题数据 (包括聊天和图形界面) |
| /quiz help | (管理员) 显示帮助菜单 |
6.3 管理员命令 (经典聊天答题)
| 命令 | 说明 |
|---|---|
| /quiz startnow | (管理员) 立即开始一轮聊天答题 |
| /quiz stop | (管理员) 停止自动答题的调度器 |
| /quiz enable <true/false> | (管理员) 启用或禁用自动答题调度器 |
| /quiz add <问题> | (管理员) 添加一道聊天答题 (答案是A/B/C/D) |
| /quiz delete | (管理员) 删除指定 ID 的聊天题目 |
| /quiz modify | (管理员) 修改聊天题目 (字段如: quiz, optA, answer...) |
| /quiz toggle | (管理员) 启用或禁用一道聊天题目 |
| /quiz list [页码] | (管理员) 列出所有聊天答题的题目 |
| /quiz detail | (管理员) 查看聊天题目的详细信息 |
6.4 管理员命令 (图形界面答题)
| 命令 | 说明 |
|---|---|
| /quiz extra add ... | (管理员) 添加题目到“图形界面”题库 (参数同上) |
| /quiz extra delete | (管理员) 删除“图形界面”题目 |
| /quiz extra modify | (管理员) 修改“图形界面”题目 |
| /quiz extra toggle | (管理员) 启用/禁用“图形界面”题目 |
| /quiz extra list | (管理员) 列出所有“图形界面”题目 |
| /quiz extra detail | (管理员) 查看“图形界面”题目详情 |
6.5 管理员命令 (数据库)
| 命令 | 说明 |
|---|---|
| /quiz database export <表名> | (管理员) 导出数据表到 CSV (表名: questions 或 extra_questions) |
| /quiz database import <表名> | (管理员) (危险操作) 从 CSV 导入数据,覆盖原表 |
1.1.x 旧版本不包含 extra, database新指令。
min_players设置添加题目示例:
/quiz add 低版本中Minecraft中钻石在第几层最多? 1-5 5-12 12-20 20+ b数据备份: 插件的数据库文件 quizzerBook.db 存着你所有的题目和玩家数据,建议定期备份
问题反馈: 遇到 Bug 或有啥好建议,欢迎联系 yanhy2000@foxmail.com
本Wiki文档随插件版本更新,最新版请以实际发布为准]]>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海信A2Pro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qOTiOcziVDVPRBFGtoIiA?pwd=afuu 提取码: afuu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5的分享
工具资源列表:
其他工具(见文章末尾):

简单介绍:
我自己的尝试是先刷入国际版系统,然后解锁BootLoader,最后刷入修补后的boot以实现root,因此该教程按我自己尝试路线进行。
刷机包提供的是国际版固件全量刷机包,如想刷其他国行固件,解锁等教程理论上都适用。
国际版系统我认为的几个好处:广告少,预置乱七八糟软件少,安装器很精简没有杀毒等,低耗电等。
注意:如果手机A2P是二手购买且恢复过出厂设置的,务必在恢复出厂设置后插入一次正常的SIM卡以激活USB(不消耗流量,可以不开数据流量),海信A2Pro手机有USB防护,必须插入一次SIM激活才能连接电脑传数据,否则只支持充电,无法用数据传输、安装驱动、USB调试等功能。
*1973461# ,会跳出一个系统信息(界面),点击调试设置,勾选自动加载USB设备。

cmd并回车
在cmd窗口内输入指令确保已经识别到设备 以重启手机到刷机模式(BootLoader Mode)
adb devices
如果显示未信任并且手机有弹窗选择是否信任计算机,需勾选信任并确认,然后再次执行指令和上图差不多
在cmd窗口内输入指令以重启手机到9008刷机模式(EDL Mode)
adb reboot edl
prog_emmc_firehose_8953_ddr_000460e1.mbnrawprogram_000460e1.xml,第二次弹窗选择patch0.xml
在开机状态下,打开开发者选项,勾选USB调试,勾选OEM解锁
如果想自己根据刷机包的boot来修补以root可以看下面这段,如果用文章内修补后的boot可跳过这段直接到刷入部分
cmd并回车在cmd窗口内输入指令以重启手机到BL模式(BootLoader Mode)(备注:经踩坑测试,发现重启到fastboot会正常开机,只有BootLoader下可以刷机,也就是不存在fastboot)
adb reboot bootloader
# 刷机后仍需要插入SIM卡来激活USB,并且需要重新在弹窗勾选信任计算机
# 等待两秒后,输入指令查看手机是否进入了BootLoader模式
fastboot devices
# 如果列表中有设备则为正常
在新的cmd窗口输入指令以解锁手机
fastboot Hisense unlockOKEY字样即为解锁成功,可关闭该cmd窗口。回到之前的CMD窗口,输入指令来刷入修补后的boot镜像
fastboot flash boot <敲空格后将boot镜像文件直接拖入>
如显示OKEY且没有错误信息,则刷入成功,输入指令重启
fastboot reboot开机后,打开Magisk软件,即可看到安装成功的版本信息

可正常授权root权限


海信的手机(不确定是不是都这样)在恢复出厂设置后需要 插入一次正常的SIM卡以激活USB (不消耗流量,可以不开数据流量),海信A2Pro手机有USB防护,必须插入一次SIM激活才能连接电脑传数据,否则只支持充电,无法用数据传输、安装驱动、USB调试等功能。
在内置的应用商店-应用恢复可以安装找回
如果为了精简系统禁用了应用商店或者单纯不想使用,可以在拨号盘输入 *#*#20019994#*#* 打开预置应用找回设置
刷机后发现墨水屏的天气一栏和主屏幕的时间与天气小组件,无法获取天气,说是要安装,但是安装总会失败,是因为国际版固件没有天气APP,只有Google提供的新闻与天气。在本文提供的资料文件里面已经从国行版固件提取出天气APP了,Chinaweather.apk,直接安装后即可使用,小组件也可以正常获取天气。
国行更新包目前只有卡刷OTA包,我找到一个相对全的Full包 A2T_L1467.6.07.01.00_full.zip,里面有Boot.img与更新的system.new.dat(或许也可以通过这个包9008刷入后,通过修补boot来实现国行固件root)。因此需要两个工具,[解包Bin2Img工具]sdat2img-master.zip该工具可以将更新文件合并到system.img,使用方法:
python sdat2img.py system.transfer.list system.new.dat system.img转换为system.img后,使用工具[提取system.img工具]ext2explore-2.2.71,加载该文件,即可看到内部全部文件。右键文件点击save,可将文件提取到外面。
*#*#4636#*#* ——服务菜单
*1973460# - FTMode
*1973461#或*#*#3647#*#* - 系统信息
*1973462# -操作员测试
*#0000# ——系统信息
*#06# -IMEI本文参考资料:
修改注册表:
进入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CLASSES\CLSID
在 CLSID 下面新建 项 {86ca1aa0-34aa-4e8b-a509-50c905bae2a2}
在该项下面再新建项 InprocServer32
双击打开右侧键值对,不修改直接点击保存或者Powershell(管理员):
reg add "HKCU\Software\Classes\CLSID\{86ca1aa0-34aa-4e8b-a509-50c905bae2a2}\InprocServer32" /f /ve修改后在任务管理器重启资源管理器即可
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Clipboard]
"IsCloudAndHistoryFeatureAvailable"=dword:00000001
需在 Microsoft 下新建项 Clipboard
在该项里面添加32位键值对,并将值修改为1Powershell(管理员):
New-Item -Path "HKLM:\SOFTWARE\Microsoft\Clipboard" -Force | Out-Null; Set-ItemProperty -Path "HKLM:\SOFTWARE\Microsoft\Clipboard" -Name "IsCloudAndHistoryFeatureAvailable" -Value 1 -Type DWordwin11可直接在设置修改,win10则需要修改注册表:
进入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Advanced
新建 DWORD(32位)值 命名为ShowSecondsInSystemClock 数值修改为1
重启文件资源管理器
]]>在联想社区论坛上,我的用户名是‘iseon’,我们一直在讨论Miix 2 11的性能问题。似乎这款平板电脑的性能问题源于固件设定的电源限制。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方法来绕过这个电源限制,并认为可能在BIOS设置中。我已经发现了一种解锁BIOS所有高级设置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实验。但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在解锁的BIOS中找到可以移除电源限制的设置。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提高平板电脑的性能,那么这个BIOS解锁并不能保证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尽管如此,隐藏的BIOS高级页面包含了一个巨大的设置列表,可能有一些设置对其他用途很有用——那些想要完全控制平板电脑设置的人可能会想要这样做。我强烈建议只有高级用户继续操作——但我已经用初学者友好的方式编写了这份指南,以便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跟随。对于你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我概不负责。请谨慎操作,我能保证的只是这在我的平板电脑上有效。
这个BIOS修改不会使你的保修失效,这里所做的任何更改都可以通过加载默认BIOS设置或移除电池重置BIOS来恢复。我在BIOS版本97CN37WW上测试了这个修改,但它可能也适用于97CN39WW(解压缩的BIOS设置页面看起来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尝试其他版本,由你决定,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不会。版本97CN39WW增加了一些额外的UEFI安全措施,这可能会阻止你进行此操作——我没有尝试过。它应该适用于i3和i5版本(我使用的是i5)。
在开始之前,这里有一些解锁的BIOS图片(我最近重置了BIOS,所以日期都是错误的):


我们将使用Rufus将Ubuntu ISO放到USB驱动器上,下载链接:Rufus下载链接





进入现有的终端窗口(或打开一个新的终端窗口),执行‘apt-get update’并安装Ghex应用程序(我们将需要它来编辑一些UEFI BIOS变量),在所有提示中都回答“是”:
sudo -i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 ghex接下来,在终端窗口中输入以下内容(你可以输入部分目录名并按Tab键自动补全,特别是文件名,只需输入‘OilSetup-’并按TAB键,你将得到正确的文件)。
ghex /sys/firmware/efi/efivars/OilSetup-88d1911c-ab4a-4335-9e9a-26be9081acc3


现在执行文件->保存并关闭应用程序,你就完成了BIOS的编辑!恭喜!
关闭计算机,拔掉USB驱动器,再次按住电源+音量上键启动计算机,进入BIOS,你将在BIOS启动屏幕上找到两个新的红色页面!太棒了!高级页面包含许多与电源、热管理、芯片组功能等相关的设置。主页面包含一些常规设置,类似于默认存在的主页面。在更改高级设置时要非常小心,特别是处理器电源屏幕上的自定义TDP设置——我发现这个特定设置会使平板电脑无法启动(到目前为止我更改的其他设置没有使平板电脑无法启动)。
如果你更改了某些设置并且平板电脑无法启动,你需要打开后盖并将电池从主板上拔下(小圆形电池和主电池都要拔下),这将重置BIOS,你可能需要使用Windows救援USB驱动器来使你的Windows安装再次可启动。如果你打算进行实验,请提前制作Windows/Linux恢复USB。
如果你已经解锁了BIOS并尝试了设置,请发表评论分享你的发现!
转载结束
]]>图片来自网络

发售于2014年,机身11.6寸屏幕,带有配套键盘;机身上有一个USB接口,可传数据或者充电(没错这玩意充电接口是usb)。通过接上键盘后可以拓展两个usb,键盘左右侧各一个usb2.0接口,不能充电。
续航这一块暂且不看,电池已经鼓包,后续要拆卸下来的。屏幕后续也不需要了,计划用上面的MicroHDMI接口进行调试,其余使用远程控制。
机身有扬声器麦克风,和前后摄像头。不过也就是能用的程度。板载网卡仅支持2.4Ghz频段。
我这台是i5的配置,市面上也有四代i3的配置。i5这款理论主频1.6Ghz,最高2.0Ghz。核显为Intel HD 4200,显存128MB,理论可以看H264解码4k视频,不支持h265等新编解码技术。
内存为ddr3 4GB,不可拆卸。硬盘内置128GB SATA,据社区分享是MSATA,或许可以自行更换扩容。
来自百度:
1、支持windows 8.1操作系统,办公娱乐无障碍;2、超强的双核
3、全高清ISP屏;4、WIFI网络无极限,更有3G版本
5、超长8小时待机;6、轻薄的机身
7、多功能键盘底座;8、拥有前后设想图
9、Intel Hasewell 双核处理器我这台已经刷入了tiny10,系统镜像链接:https://archive.org/details/tiny-10_202301
刷入后仍需打一堆驱动,所幸官方驱动入口还没有关闭,官网服务入口:https://newsupport.lenovo.com.cn/products_index.html?fromsource=products_index&selname=IdeaPad%20MIIX2-11
以防万一官网下架,导致老设备没得折腾,备份了一手(仅备份了官方win10的驱动)
主:https://www.123865.com/s/Dpq0Vv-8ueHd?提取码:Lj2E
备:https://www.123684.com/s/Dpq0Vv-8ueHd?提取码:Lj2E
1、挂机宝 功耗仅10w左右的挂机宝,办公性能还可以
2、win服务器 系统支持虚拟化,可以用wsl、docker等挂一些简单的服务
3、linux服务器 实测刷入ubuntu后,wifi等外设可以免驱驱动,但亮度、电池等仍无法识别,不过也方便折腾了
4、小型nas 虽然只有一个硬盘位,但可以作为一个小型文件站,低功耗也挺不错的
本文先到这里,简单介绍了这个板子。后续会有更多折腾,比如解除BIOS高级菜单等。这块板子社区普遍反应温度高了降频严重,因此计划拆出来主板,设计个简单外壳并加上风扇,尝试让其稳定运行服务。
]]>DD重装本质上是利用Linux的指令来进行硬盘擦写填充文件。
菜鸟编程:Linux dd 命令用于读取、转换并输出数据。dd 可从标准输入或文件中读取数据,根据指定的格式来转换数据,再输出到文件、设备或标准输出。
本文使用Github开源项目 reinstall ,并将云电脑系统重装为Windows 10 LTSC 2021。
一键重装脚本 English 项目介绍
- 支持安装 16 种常见 Linux 发行版
- 支持用官方原版 iso 安装 Windows,并且脚本会自动查找 iso 和驱动
- 支持任意方向重装,也就是支持 Linux to Linux、Linux to Win、Win to Win、Win to Linux
- 专门适配低配小鸡,解决内存过少导致无法进行网络安装
- 自动判断动静态 IPv4 / IPv6,无需填写 IP / 掩码 / 网关
- 支持 ARM,支持 BIOS、EFI 引导,原系统支持 LVM、BTRFS
- 不含第三方自制包,所有资源均实时从源站点获得
- 有很多注释移动云电脑切记需要下载好远程软件在数据盘,并保证软件打开就可以使用,否则在无鼠标驱动下安装远程控制软件相当困难
天翼云电脑实测无需远程,重装系统后仍然可以在官方客户端键鼠操控,也无需强制数据盘
打开设置 - 更新与安全 - Windows安全中心,点击左侧病毒与威胁防护,将选项全部关闭。
如使用天翼云电脑,系统可能预装火绒等杀毒软件,直接退出杀毒软件即可。
使用快捷键Win+X,选择 Windows Powershell(管理员)打开即可

复制以下脚本,并粘贴到Powershell终端内(右键终端界面即可粘贴)
certutil -urlcache -f -split https://github.299993.xyz/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bin456789/reinstall/main/reinstall.bat注:这里的脚本使用了Github加速源。如以后该加速源关闭,将无法正常执行脚本,可使用Github原链接,可能需要加速器。
备用链接
国内加速源
certutil -urlcache -f -split https://jihulab.com/bin456789/reinstall/-/raw/main/reinstall.bat
国外(Github原链接)
certutil -urlcache -f -spli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bin456789/reinstall/main/reinstall.bat执行完成
复制以下脚本,并粘贴到Powershell终端内(右键终端界面即可粘贴)
这里要安装的为Windows 10 LTSC 2021系统,稳定且性能占用较低。如有其他系统需求,可以在https://drive.massgrave.dev/网站查找所需镜像。
./reinstall.bat windows --iso='https://drive.massgrave.dev/zh-cn_windows_10_enterprise_ltsc_2021_x64_dvd_033b7312.iso' --image-name='Windows 10 Enterprise LTSC 2021'期间会出现软件安装的窗口,无需理会,等待其自动安装和配置。
当最后几行出现下面内容时则为初期准备完成,可以重启安装:
***** INFO *****
windows
Username: administrator
Password: 123@@@
Reboot to start the installation.
You can run this command to reboot:
shutdown /r /t 0
PS C:\Users\Administrator>
在Powershell内输入以下指令,重启系统进入Linux子系统,开始自动DD重装。
shutdown /r /t 0系统重启后,无需任何操作,一直等待或者关闭云电脑客户端放后台慢慢装即可。花费时间取决于网速和硬盘读写速度,如云电脑为机械硬盘可能会慢一些。
由于我这个天翼云电脑带宽只有50M,因此下载速度特别慢,前前后后需要30到50分钟左右。
全程为脚本自动操作,请勿手动介入,可能会打断脚本。一直等待到系统开机输入密码阶段才算安装完成。

注:天翼云电脑在重装后还是原系统卸载系统软件,都不影响在官方客户端的控制使用(截至2024/7/30是可行的)。但偶尔会出现弹窗显示异常提醒建议重启,点以后再说即可。

在Linux系统部署完成后,自动重启到Windows安装中。全程无需手动操作,也不要去介入操作,会打断进程。

安装完成后自动开机,默认开机密码:123@@@

移动云电脑需要开机后用键盘打开远程软件,进行远程连接后才能控制。
使用快捷键 Win+E 打开此电脑,方向键选择D盘,并选择Todesk_lite.exe,回车键打开软件进行远程连接。
天翼云电脑可直接用官方客户端控制。

天翼云电脑可在修改分辨率手动全盘。重装后无法进行自适应分辨率、硬盘映射等等功能,有需要可使用原系统。
刚安装好的系统分辨率不对,可以手动在桌面-右键-显示设置,手动调整分辨率为1920x1080即可。
激活推荐使用HEU-KMS,可参考我前面的文章 安利个Windows激活工具 HEU-KMS
最便捷的文件传输方式可使用第三方远程控制软件,进行文件传输;也可以提供各种网盘进行传输。官方客户端文件传输能力失效。
仔细研究了一下ecloud的驱动相关,按自己需求整理出了适用于官方客户端的驱动优化
修复以下问题:
需下载以下链接内三个文件(经fiddler抓包后未发现上报连接,但不排除定时上报。程序已精简过,去除其他服务如远程录屏、打印等服务)
https://yanhy.lanzouj.com/b033zndfuj
密码:5k43
先创建好文件夹,在C:\Program Files (x86)\ctyun\clink(也不一定要指定位置,这是原系统安装路径,为确保不出错还是推荐本路径)
解压后,将64文件夹放到clink目录内,如下图

打开64文件夹,右键点击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来打开clink_agent.exe和clink_cb_helper.exe。运行后没任何反应,但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看到已经在运行了。注:如不使用管理员身份运行,则在一些系统中可能因为没权限导致无法使用部分功能。

经多次测试,核心服务程序为必须运行项,否则其他程序无法正常工作,;服务程序则为跟着客户端窗口调整分辨率、剪贴板同步、文件拖拽传输等功能。
音频驱动直接双击安装即可

随意解压一个位置,打开文件夹后,选择 qxldod.inf 文件,右键-安装。安装后没有弹窗,但如果第一次安装屏幕会闪烁并修改分辨率为很低的一个状态。
如果前面有安装了守护程序,只需要缩放一下官方客户端窗口,即可自动调整云电脑分辨率大小。
如果不使用守护程序,只安装驱动,可以手动在桌面-右键-显示设置,手动调整“显示器1”的分辨率为1920x1080即可,可以修复双重鼠标指针。(单独安装除了修复双重鼠标指针好像意义不大,经过测试这个驱动貌似就是配合守护程序调整分辨率使用)
当云电脑DD重装后,会失去一些便利的特性,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好处。使用全新系统,省去官方定制系统臃肿的性能占用和一堆无用的软件,删除官方监控后门,甚至部分云电脑可以重装后直接变成不休眠(天翼云还是会休眠),能更好的由自己控制。
本文部分内容摘抄自该博主(https://kui.li/989.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会及时处理
补充:移动云电脑家庭版操作较麻烦,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获得更多移动云电脑相关内容:https://www.yuque.com/scynull/cloud/ikxva5t32sii3lrn
本文到此结束,如有更多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关注本博客,不定期更新~
]]>截图版本:42.0.4

可能听名字有人有点耳熟,但是对这个软件本体很陌生,那么切换一种UI,就眼熟很多了
在软件右上角 三条横 的设置中,选择“经典界面”,即可打开

眼熟了吗?
没错,作者至今一直在更新,更新在微信公众号和Github上
如何还原到新版本界面:删除同目录下的Set.ini,再重新打开软件即可恢复

Github: https://github.com/zbezj/HEU_KMS_Activator/releases/
公众号:《更新:HEU KMS Activator v42.0.4》
附图:公众号获取方式
打开软件后,什么都不需要做(记得同意使用协议),点 开始 按钮即可开始自动激活。如检测到电脑上没安装Office则会自动跳过。

点击按钮后,软件下方会出现进度条,静静等待即可(个人经验约1-5分钟,可不联网)。
激活完成后,会弹窗结果。演示机未安装Office因此显示只有Windows激活结果。可重复激活,不担心掉激活或者覆盖等。

Windows:打开系统设置 - 更新与安全 - 激活,即可看到激活结果。演示机使用精简的win10系统,因此激活部分有bug可忽略。

Office:随便打开个软件如word,点左上角文件 - 左下角账户,可以看到右侧产品已激活且显示激活的版本

到此,简单的激活方法就结束了,软件可以继续收藏吃灰或者直接删除~
KMS激活续期: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会触发KMS激活方式。KMS的激活有180天的期限,因此要在一开始激活时勾选KMS自动续期。如激活完成后才发现是KMS激活,可以勾选后进行第二次激活。部分杀毒软件在KMS自动续期补丁安装时报毒,可以手动加白名单或者信任列表即可。
Office的盗版Banner警告:有时候在部分版本的Office软件内,打开时会在上方弹出一个Banner显示类似于“你可能是盗版的受害者”。此时可以打开HEU-KMS软件,然后选择最后一栏。

在Office R2V/管理工具部分,选择Office版本,下方选择Fix_banner项,然后点击开始,等待修复完毕即可。

更换Windows版本:有时候安装时手快点成了家庭版,但是家庭版阉割了很多东西(如Hyper-v、组策略管理器等),可以用HEU-KMS来转换Windows版本。
打开软件,选择“其他”栏,选择左上角的“更改Windows10/11版本”。在下拉框中,选择你想修改的版本。

通常比较受欢迎的是ProfessonalWorkstation(专业工作站)版本,此处的演示机系统也是专业工作站版本(人均工作站(bushi))。选择完成后,点击右侧花瓣图表,点击确定按钮开始转换。为方便演示,这里选择专业版来转换。

转换成功后,会有弹窗提醒并要求重启计算机,一些改动也即将发生。

如果此时打开设置查看系统版本,会发现已经转换成功,但尚未激活。重启后重新进行激活即可完成。(点击确定按钮并不会强制重启,可以保存好文件后手动点击重启)

其他玩法还有很多,如至今半死不活的数字激活(一些曾经数字激活的电脑上还留着TPM信息,重装后仍然可以数字激活)、KMS激活(手动强制使用KMS激活)、OEM激活(模拟品牌电脑的操作)等,还能自建激活服务器,可以自行研究研究,对我来说这玩意就是在u盘里面吃灰,装完系统后第一个走过场然后继续吃灰的实用小工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这篇文章有帮到你~
]]>以下内容来自该项目的Readme Github:yanhy2000/pScaleUp_plus
· 一个Typecho插件,用于文章中的图片放大,适用于一些简洁主题不支持图片放大查看的情况。
· 该分支为增强版pScaleIP,修了一些小问题并增加一些特性。
· 插件的文件夹名是 pScaleUpPlus。
